首页 > 疾病控制 > 慢性疾病

糖尿病诊断前后几大误区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8-31 16:40:16     点击率:960

 关于糖尿病的防治,国际糖尿病联盟曾提出5个方面,即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及教育。教育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在接触病人中体会到,糖尿病病人在诊断前后有几个误区,值得深入教育。

    误区一:血糖不到糖尿病标准就不管

    如果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任何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当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不等于毫无问题或可以不管。这要看具体血糖究竟多少。因为正常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最近美国提出为5.6毫摩尔/升),正常人任何时间血糖<7.8毫摩尔/升。如果血糖在此两数字以下,应该属于正常,可以以后再定期复查。如果空腹血糖<7毫摩尔/升,但>6.1毫摩尔/升,这种情况称为空腹血糖异常。如果任何时间血糖<11.1毫摩尔/升,但>7.8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低减。这两种情况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总称为血糖调节异常。血糖调节异常并不是糖尿病,但很容易进展为糖尿病,所以又称为糖尿病前期。此时期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大,所以不能不管。此时期的处理主要是改善生活方式,即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必要时也可以服药。

    误区二:不愿正规治疗

    有些人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却不愿好好正规治疗。有人心情非常懊恼,认为“我过去生活不好,吃肉要凭肉票,没有好东西吃,现在经济好了,生活好了,却要我控制饮食”,说什么也不干。也有认为“反正我已年老,就让我再享受几年吧!”有的诊断为糖尿病后,因为受到一些不科学的宣传影响如“是药三分毒”、“胰岛素要上瘾呀!”等等,而不肯去医院诊治。再加上大众媒体上虚假广告满天飞,把病人都搞糊涂了。据估计,已诊断为糖尿病的病人得到正规治疗者还不到一半。

    误区三:相信偏方、单方、验方

    已诊断而没有正规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在用偏方、单方、验方等治疗。在他们看来,这是某某人介绍的,有名有姓,比较可信。有的人是相信一句话——是药三分毒,因而不愿用药。实际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还得具体分析。一方面,不是药也可能有毒。几年前有一位糖尿病病人轻信了生吞鱼胆治糖尿病的偏方,结果造成了肝、肾等好几个脏器功能衰竭,差一点送了命。另一方面,药物的“毒”(不良反应)是相对的,往往与剂量及用法等有关。实际上每一个药的疗效是首要的,它的“毒”是少数,只要适应证准确,剂量及用法适当,是可以避免的。国家对每一个正规的药都检查了它的安全性,所以是可靠的。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把良药拒之门外。再退一步说,这些不是药的“治疗”,虽然没有“毒”(副作用),却也没有“正作用”呀!因为都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因此反而耽误了病情,产生了并发症,是有害的。如多年前用梨或南瓜的偏方,近来流传的用洋葱泡葡萄酒,以及有些地段医院在用的“激光照射血液”等都是不可靠的。

    误区四:轻信广告,用保健品治疗

    这个误区比上一个更大,用的人更多。因为国家规定,治糖尿病的药物不准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所以大家看到的绝大多数是保健品或保健器械广告上用一些花言巧语,如“调节血糖”,还用一些新名词,如“基因疗法”、“纳米技术”、“根治”等,和一些小利,如“买三赠一”、“免费测血糖”、“送血糖仪”、“送糖尿病书”、“无效退货”等来欺骗广大群众。以前有过375元一双的降糖鞋,还有降糖奶粉,降糖含片、植物胰岛素、降糖治疗仪等,都不是正式的药,因为没有国家药品批准号。如果在广告或包装盒上仔细地找一找,可以在角落里发现一行很细小的字——食健字XX号。这就说明是保健食品,不是药。有时还可找到一个蓝色的似锅盖(或似牛角)的标志,下有4个极小的字——保健食品,如果不用放大镜简直看不出来。由此可见,它至多是保健用的食品,而不是治疗用的药品。食品怎么可以作为药来治病呢?因此用了它花冤枉钱不算,反而耽误了病情,错过了早期治疗的良机。

    总之,以上这几大误区使我国糖尿病病人一大半得不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因而使糖尿病的预后不良。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一方面如上所述开展体检,早期发现糖尿病。另一方面,诊断后应该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可能时找有经验的医师诊治,明确如何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提出用药方案及血糖控制标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