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疾病控制 > 精神卫生

出走行为患者的防范与护理指导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14 10:09:48     点击率:7317

 

出走行为是指患者未经家人同意,擅自离开家的行为。由于患者自我防护能力下降,出走可能给患者或他人造成严重后果。所以,家庭人员必须掌握患者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一旦有出走的征兆立即送医院治疗。

 

一、出走的原因

1.精神症状:患者自知力缺乏,否认精神病,不愿接受治疗而出走;受妄想幻觉支配,认为在家是对其迫害而设法离开住处;患者为实现某种病态心理而脱离住处,如上访、告状等;有自杀观念的患者因医院防范严密,达不到目的而寻找机会离开医院后自杀。

2.居住环境不符合患者需求。

3.看护人员疏忽:家人态度生硬,方法简单,解释不耐心等给患者以劣性刺激,使其产生不满心理,而使患者出走。

 

 

二、出走患者的表现

1.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采用隐蔽的方法,平时创造条件,遇到机会便可出走。如主动帮助家人干家务,如烧水、洗刷餐具等骗取家人的信任,待家人放松警惕后乘机出走;常在门口附近活动,窥视情况,趁门前人员杂乱或家人不备时出走,如下班时间、有学生放学时间、亲戚走访时间等。

2.处于朦胧状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出走不讲究方式,不知避讳,会旁若无人地从家人身边走过。其出走无目的、无计划,多受幻觉妄想支配,一旦成功出走,寻找困难,危险性大。

3.部分患者出走前表现焦虑、坐立不安、徘徊不止、频繁入厕、东张西望、失眠等。

4.特别注意患者以下情况:以往有出走历史;患者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不承认有病;患者对服药不配合,对服药恐惧、害怕;患者感觉强迫在家;患者有了明显的幻觉、妄想;患者出现了焦虑情绪;患者对家人反感,不愿意在家或不能适应居住环境。

 

三、护理措施指导

1.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指导,主要使其适应居住环境和周围的人,让其熟悉环境,减少或消除不适应感。

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有无出走企图。对不安心居住者,多与其接触,了解其想法和原因,给予安慰与解释,力求消除患者出走的想法。

3.将患者安置在家人的视野范围内,注意患者的活动情况。对可能会发生出走行为的患者,适当限制活动范围。

4.患者外出活动时,禁止单独外出,要有家人陪伴。

5.丰富患者娱乐生活,鼓励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紧张和顾虑。

6.加强家人戒备心,避免患者伺机出走。

7.加强患者与家人的联系,减少孤独感。

8.家庭成员要善待患者,避免激惹或刺激。

9.当患者出走行为发生时,立即组织力量寻找患者。

 

(来源:微信公众号“ 关爱延伸”)